逃离墓地攻略9
逃离墓地攻略9
1、我无法准确说出对于公墓地的迷恋起于何时,家人不知道这个秘密,朋友们更不可能得知,这会让他们觉得我的脑袋不正常。我还算个合群的人,保持大众化是我一贯不变的理念,这秘密只能埋在心底。
2、公墓地是确有所指的,就是育王公墓,它紧挨阿育王寺,两者都是本地著名的场所。小时候听村里人吵架,吵到关键处,若不拔出老拳,就会蹦出一句:你怎么还不去育王公墓报到呢。
3、年纪再小我也知道这是一句不好的话,从而对育王公墓这四个字充满畏惧,然而它又是我每年必到的场地之一,因为我的二伯和爷爷奶奶都葬在那里,邻着还有我尚在人世的三叔、姑嬷的寿坟,那里差不多成了我的家族墓园。那一年,嬷嬷问我爸,要不要把坟也做在那里。每年都涨价。我爸想了想说不做了,他想另谋别地,为此嬷嬷着实生了他一个月闷气,说他和家族人不亲,死后不聚在一起。
4、幼时的扫墓经历,至今历历在目。亲人死后三年,每年必须凌晨三点起,叫作祭扫早坟。育王公墓距离我家十公里,在没有私家车的早年,自行车是出行必备交通工具,每户人家骑一辆,孩子跨坐在车后,从赵家出发,途经人民路,拐向水杉大道。
5、我现在还能清晰闻到凌晨三点独特的清冽空气,听到自行车宽大的轮胎碾过水杉大道的声音,枝干笔直的树木下,一堆凌乱的落叶片片像羽毛。育王公墓高大的牌楼挺立在山脚的夜空下,歇山顶,廊柱高十六米,三人合抱不过来,远远望去,无异于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地标。过了牌楼,往左边走,三十来米后,向上一折,便是我家的族坟。
逃离墓地攻略9
1、那时的夜色真叫黑得沉甸甸,若没有手电筒,远近模糊难辨。早有人在附近不知哪座坟头上哭。
2、大人们告诉我,那都是意外丧亲的人,寿终正寝的人家一般不这么哭。我对他们报以同情,觉得意外丧亲真是世间最痛苦的事。贡品摆上祭桌,两棵遒劲的松柏立于墓碑两侧,蜡烛在供桌上摇曳,微弱的光芒不时照见松柏的枝叶和墓碑上亡者的名字。
3、大家依次祭拜,待蜡烛燃完,抖开锡箔袋,将锡箔一个个撑成元宝状,在碑前焚烧,化为白灰,几条金色细线闪烁、蜿蜒于白灰间。天色发白,出了三年期的旧坟陆续迎来祭扫者。大人们领着我,沿着一条羊肠小道,去阿育王寺。这是每年的既定动作。
4、四月天,扫墓、踏青,游逛阿育王寺便当作踏青了。那时寺庙的山门还在育王岭,过了山门,一道缓坡,通向鱼乐国,放生池,看过池中游鱼,入天王殿、大雄宝殿,看那高高的四大天王、弥勒佛、韦陀、十八罗汉。
5、小时候看不懂,只觉泥塑菩萨造型各异,充满神秘,寺里的香烛气弥漫四周,丝丝缕缕渗入心脾,很多年后成为一种遥远的牵绊。和普通游客不同,不知如何建构的因缘,我的小叔和方丈慧能竟是朋友,让我们受到很好的待遇,由专门的小和尚引着,来到独门独户的方丈室,与慧能法师饮茶。